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剧本杀结局剧透_复盘测评/人物线答案

【点我购买剧本杀复盘真相】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关注微信公众号:“165俱乐部 回复“剧本名”,例如:二十二条校规,将自动获取复盘链接! 即可查看剧本复盘哟~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剧本杀:霍乱时期的爱情
作者:未央
发行:墨染剧本发行工作室
剧本类型:情感 | 现代 | 还原
剧本发行:墨染剧本工作室
剧本人数:6人(3男3女)
测评时长:6小时

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剧本杀结局剧透_复盘测评/人物线答案-吾爱剧本杀

霍乱时期的爱情剧本杀前言简介:
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,在这旅途中,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淡了,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,每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么多,总有人来也总有人走,不管是恋人还是朋友,可却总有那么一个人会始终为你守候,或许这个故事始于⻘葱岁月,或许始于人群中的惊鸿一瞥,又或许是场久别重逢,但不知道这看似岁月静好的背后,究竟是怎样的一番暗流涌动……

霍乱时期的爱情剧本杀背景故事复盘剧透:
“不可避免,苦杏仁的气味总是让他想起爱情受阻后的命运。”

马尔克斯笔下的爱情,总是伴随着那么深刻的痛苦,打动过无数人的心,很久之后再回过头思考,才能学着领会等待、病痛、衰老之于爱情的意义。

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这本书曾被誉为“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”,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。

在青春时期,这本书于我的意义也十分重大,重在那样将深刻爱情的意义打包揉碎后,丢到我心里,顺理成章去消化的过程。那样的过程在青春时期是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的。

霍乱时期的爱情剧本杀复盘测评剧透:
当得知有同名剧本杀的第一时间,我毫不犹豫上了车,只不过怀揣着的并不是期望,更多的是那种比“明知山有虎”却多了一丝丝好奇的感觉。

其实在自己的心里也非常清楚,这个名字出现在剧本杀作品中意味着什么,无论再怎样的登峰造极,都很难配得上它。

抱着复杂的心态把它体验完,过程中甚至努力不提及这本书,也不去想它。结束后才发现除了剧本名称和少数的内容提到了这本书籍之外,剧本的通篇内容确实和原著并没有一点联系,也不知该气愤还是庆幸。

只能说这IP蹭的,起码骗到了我吧。

好奇害死猫,测评之前再槽一句,当做今天的互动话题:“抛开这个名字在大部分玩家体验之前蹭没蹭到原著的IP不说,这样环节老套故事单薄的剧本体验下来,我的感受并不好,如果因为它是个新手本,那么新手就该玩这样的剧本吗?”(文末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,选两位送出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原著 / 实体书籍)

最大值:50 测评笔者当场体验感

故事发生在一架前往异地的航班上,乘客们互不相识,却发现彼此异常的熟悉,像是在哪见过,玩家需要自己拿到手里的一页“记忆源”,并通过和其他人之间的交流,来获取自己的信息以及梳理在场6人之间的人物关系。

值得一提,这样的形式是新颖有趣的,作者将线索埋藏在“记忆源”的文字之中,用“得到自己信息”的奖励机制作为交换,用简单一页纸,主动勾起玩家互相交流信息的动力,快速的帮助玩家缕清了之间的关系。

在之后的体验过程里,作为一个主打新手的情感本,它就再没有任何比较让我惊喜的点了。

 

剧本以多幕的形式开展,但玩家的个人回忆实质上非常单薄,且文笔平平,在我看来满满的“为了水而水”。

本质上的文字内容,基本就是“每一幕多告诉你一点”这样的方式来还原的。到了第二幕第三幕,基本就没有什么想要互相交流的动力了。

中间了穿插一起不太重要的“凶案”,给它加上一个双引号,因为这整个过程却发生得不明所以,没有死者,没有尸体,却给出几张不是特别明显的让你推理的线索,可整个过程里确实感受不到一点乐趣。

但若说“凶案”的存在是为了推动故事的还原,那么它确实有一定的存在价值,不过在这个本里,它的作用不大,且作案的行为和起因也毫无逻辑,看上去非常刻意。

作者以线性的叙事手法输出了一篇体量很小的故事,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明确,情感羁绊深刻,但由于故事体量实在单薄,到了后期基本没有什么值得交流的点。

 

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,爱不知所终,倏忽而逝。

好的爱情故事,在文字中冥冥产生,随着剧情的推进,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越陷越深,可在这部剧本里,我却找不到一点点的触动。

人物基于情感出发的行为逻辑在体验的过程中让我难以理解,在这一部分我的不解,基本都在剧本的后记中能找到原因,找到作者刻画角色的初衷,但游戏过程中难以代入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硬伤。

“我一直觉得剧本其实就是听别人的故事伤自己的心,很荣幸有机会同您分享我的一段人生。”——作者写在后记中的结语。

再次翻阅人物剧本,最能共情的恐怕就是作者的后记中写下的创作它时的心路历程了,以致于我认真读了两遍。

在我看来,作者通过自己真实的经历和心理历程进行创作,其对于人物心理的理解固然深刻,也应该更抓人,可我体验到的故事里却缺少了一些所期盼的“故事感”。

我指的“故事感”并不是捏造一些轰轰烈烈的经历或是悲天悯人的惨剧,而是一些让人能产生共情的,让人能顺理成章去想象去代入的,能跌宕起伏能扣人心弦的;好的故事应该以情节的开展为主,在把人物刻画得细腻的基础之上,塑造出一个更加饱满的故事情节,这一点在剧本杀创作中尤为重要。

 

和很多让人容易弄不清事情发生逻辑的剧本一样,《霍乱》的结尾也是通过变格的方法强行圆过去的,并用这个“突然变格”造了一个比较“大”的反转。不过对于有一定打本量的玩家而言,这种反转极其容易在第一幕第二幕就全部猜透。

在最后的沉浸环节,虽说作者抓的几个点不错,对亲人的偏爱,对挚友的情怀,情侣之间的琐碎以及自我的执著,基本把人物之间的情感和内心都有cue出来。

但硬伤还是在于故事体量过于单薄,只能抓着那一两个点反复输出,而每一幕不断的重复交流,那些能打动人的事,早已在之前的交流过程中被聊得众人皆知了。

 

本场的DM可以看出没有太多的开本经验,开本的过程显得有些紧张,在之后和她的交流中才得知也确实如此,明明很努力尝试脱稿完成互动演绎,但吐出的台词还是有比较明显的“不自然感”。

游戏的过程中DM全程基本跟场,对于整体节奏的把控稍弱一些,结尾的反转中的演绎也没有营造出比较强烈的紧张氛围,加上剧本自身的薄弱摆在那,几乎全车都没有任何的触动。

但有些细节的方面,却能看出DM为这个剧本做了准备,比如贴合故事的道具更换,用灯光的控制弥补演绎部分的薄弱,还有一些玩家有“场外”需求时DM根据角色应对的话术等…

 

说回剧本本身,如果说它适合新手,确实可以打,但其实更好的选择很多;如果说是为《霍乱》的书迷准备的,那恐怕打完只会又是一次大失所望;作为还原本,它可以推理的线实在太少;作为情感本,它的故事体量太单薄且没有太多能感同身受的东西。

对剧本杀玩家来说,踩到雷总归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,庆幸的是,这雷有朋友陪着一块踩,仔细想想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
娱乐归娱乐,生活归生活。

正如这部剧本想要呈现的立意一般,人生兜兜转转,一晃一辈子,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成为生命的过客。而生命中总有那么几个人,会让你偶然间想到,能认识他们,真是件幸事。

本文系作者 @ 原创发布在 吾爱剧本杀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
喜欢()
海报
评论 (0)
热门搜索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