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剧本杀复盘剧情解析凶手剧透——当你身处低谷情绪低沉,请记住,我爱着你。

【点我购买剧本杀复盘真相】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关注微信公众号:“165俱乐部 回复“剧本名”,例如:二十二条校规,将自动获取复盘链接! 即可查看剧本复盘哟~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作者:卢柏(发行/荆棘博物馆)
时长:4小时
人数:6人(3男3女)
类型:沉浸 情感 还原
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剧本,描绘了六个人的人生,饱含人间酸甜苦辣。此剧本献给所有渴望着爱的你,当你身处低谷情绪低沉,请记住,我爱着你。

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剧本杀复盘剧情解析凶手剧透——当你身处低谷情绪低沉,请记住,我爱着你。-吾爱剧本杀
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剧本杀复盘故事简介
六个人失忆后被关在一栋被封锁的大楼里,这里的人都出不去,只能透过被金属栏杆封闭着的窗户,享受着那些许照进来的阳光。说这里是一座“人间炼狱”,也不为过吧。到了夜里,百兽齐出,回荡在整层楼的哀嚎声,求救声,痛苦声。你们常常被那些声音带来的情绪感染,然后控制不住的一起哭出来。恐怖的“恶魔教授”,残忍的药品试验,阴森的环境,一点一点腐蚀着你们内心的执著和勇气。一定要逃出去,可是真的可以吗?

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剧本杀测评
【01】与其说“让人一了百了”,不如说是“抑郁症患者的哀鸣与自救”
在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中,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作者的表达非常直接。她想非常直接的呈现出她感受到的东西,那些恶意和她期望的“用爱救赎”。这并不是我们所习惯的情感本要有铺垫、要有韵味的表达方式。同时,一个抑郁症患者的“直白情绪”其实很难被普通玩家理解。

《你好》除了营销上的成功外,也在于它的“直白”和“按头”对得上普通人的情绪。阿兹海默症的病理性遗忘,单亲成长的痛,对亲人离世的恐慌,这是普通人能够经历体验并理解的情绪。但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不同,哪怕它用了比《你好》用心更多的框架和笔墨,这种“直白”也不太好让我代入。

这反而是这次测本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。她明明已经在剧本里这么用力的“哀鸣”了,可我却还是难以感受。就像我之前和抑郁症朋友聊天,他们不说出的原因之一就是“觉得说了也不会有人懂”,甚至再早些时候,还会得到嘲笑“这有什么可难受的?”
这便是让他们中的大部分愈发沉默的原因。

作者卢柏是我知道的第一个愿意把这些写成剧本杀的抑郁症患者。
不管她这次尝试结果如何,但她总归,带着她的朋友们向前了一步。

【02】真的毫无光亮,劝你“一了百了”吗?

/我想,这个世界上,没有人比患者本身更希望自己好起来了/

我玩傅沁雨的角色,经历了无人看顾的童年和造成我心病的事件。此后,我遇到了我的救赎。再后来,我甚至知道了童年的我其实也是被爱着的。这里的小反转和之后的大反转,其实就像是普通剧本杀会设定的那样。

以及,我们六个同样被关在这个大楼里的人,可以说是同盟,亦或是战友一样的存在,一起想办法度过这暗无天日的时光,抵抗“邪恶”。我还蛮喜欢这里的设定,你玩了就会知道,这是在隐喻什么。这里形容的很贴切,我相信在作者的亲身经历里,她确实就是这样想的。
在第一个相互介绍的环节,我们还打趣了彼此之间的恋爱关系。到最后结局的时候,终成眷属的情侣也迎来了我们调侃的“Yi~~~~”

里面只有一个角色,似乎是没那么好的结局。然而作者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——“如果你反抗、你坚持,那你会拥有救赎的可能;如果你放任、你什么都不做,自然会落向别处去。”这不是世间最通俗的道理吗?

你受家庭影响渴求爱,识人不清,被渣男PUA骗婚骗钱的结局最糟糕会是什么样?
你对物质没有正确的评估,你网贷利滚利、无力偿还的结局最糟糕会怎样?
你吸毒、贩毒被抓,还没有戒掉毒品的结局最糟糕会怎样?…

以及我体验的版本,这个角色的结局还是稍微做了阳光一点儿的设定的。

【03】这个本可能适合有抑郁症亲友,或对抑郁症好奇的玩家

经历了挚友因为抑郁症自杀的闪闪,玩的角色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结局没那么美满的。
过程中,她湿了眼眶。后来我问她原因,她说“我第一次意识到,原来她可能是这么想的,可能就是因为这些,她才会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。”“对我来说,更让我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。”

这就是赤裸裸横亘在我们与抑郁症亲友之间的。他们对我们越重要,便让这份“无法理解”显得愈发痛苦。现在有一部剧本杀,能让他们靠的稍微近一点点了,这难道不好吗?

【04】剧本未表达出的部分,由其他人完成了

关于“杨笠脱口秀”的评价,前段时间被传得沸沸扬扬
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被动的实现了类似的效应。
它被卷入的风波,它的不被理解,反而印证了现实中抑郁症患者与非患者的沟通断层。抑郁症患者如此用力的“哀鸣”和“自救”,非患者的我难以体会;甚至在之后的事件发酵中,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好起来的作者本人也被恶言相向。
说实话,比起这部剧本杀本身,反而是这些引发了我的思考。

【05】作品本身有优化的空间,但不是毫无意义

测本结束后,我们从提升普通玩家体验的角度,提了很多优化意见——
如果想提升玩家对抑郁症的了解,除了直白的情绪铺垫,可以加一些病理性线索,让玩家还原解决,就把它当做某一世界观的设定去描述,就像现在大部分玩家都知道苦杏仁味是氰化物一样;
如果想让玩家更代入角色,不如更深入的剖析抑郁症的形成过程,一定要抓住不同角色独有的形成原因;
玩家之间的羁绊、两个案件之间的连接,其实还可以再优化;
如果担心出现问题,最好在剧本里备注上“心理援助热线”的号码,再加一些注意事项…

都聊过后,发行和我说,内容上成为现版本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本身不愿意更改。
我想了想,也不是不能理解吧。
一个作者,认认真真的写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,她有自己想表达的,她有自己固执坚持的,她给予了她觉得合理的光亮。纵然在他人角度作品还有可优化的空间,但她不愿意为了不理解她的人,背叛那些陪她一起经历过这些的小伙伴。
“对不起,我尽力了,但我不能够。我知道我们本就难以被理解,但我至少不能连他们的真实都抹杀掉。因为这是我仅剩下的东西了。”

作者卢柏至少是在没有融梗和抄袭的情况下,完成了一个中等程度的完整故事。如果她不想改,发行也接受,并愿意像帮人还愿一样发布出来,那于我们而言,又有什么要跳脚的呢?

作者:卢柏(发行/荆棘博物馆)
时长:4小时
人数:6人(3男3女)
类型:沉浸 情感 还原
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剧本,描绘了六个人的人生,饱含人间酸甜苦辣。此剧本献给所有渴望着爱的你,当你身处低谷情绪低沉,请记住,我爱着你。
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剧本杀复盘故事简介
六个人失忆后被关在一栋被封锁的大楼里,这里的人都出不去,只能透过被金属栏杆封闭着的窗户,享受着那些许照进来的阳光。说这里是一座“人间炼狱”,也不为过吧。到了夜里,百兽齐出,回荡在整层楼的哀嚎声,求救声,痛苦声。你们常常被那些声音带来的情绪感染,然后控制不住的一起哭出来。恐怖的“恶魔教授”,残忍的药品试验,阴森的环境,一点一点腐蚀着你们内心的执著和勇气。一定要逃出去,可是真的可以吗?

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剧本杀测评
【01】与其说“让人一了百了”,不如说是“抑郁症患者的哀鸣与自救”
在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中,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作者的表达非常直接。她想非常直接的呈现出她感受到的东西,那些恶意和她期望的“用爱救赎”。这并不是我们所习惯的情感本要有铺垫、要有韵味的表达方式。同时,一个抑郁症患者的“直白情绪”其实很难被普通玩家理解。

《你好》除了营销上的成功外,也在于它的“直白”和“按头”对得上普通人的情绪。阿兹海默症的病理性遗忘,单亲成长的痛,对亲人离世的恐慌,这是普通人能够经历体验并理解的情绪。但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不同,哪怕它用了比《你好》用心更多的框架和笔墨,这种“直白”也不太好让我代入。

这反而是这次测本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。她明明已经在剧本里这么用力的“哀鸣”了,可我却还是难以感受。就像我之前和抑郁症朋友聊天,他们不说出的原因之一就是“觉得说了也不会有人懂”,甚至再早些时候,还会得到嘲笑“这有什么可难受的?”
这便是让他们中的大部分愈发沉默的原因。

作者卢柏是我知道的第一个愿意把这些写成剧本杀的抑郁症患者。
不管她这次尝试结果如何,但她总归,带着她的朋友们向前了一步。

【02】真的毫无光亮,劝你“一了百了”吗?

/我想,这个世界上,没有人比患者本身更希望自己好起来了/

我玩傅沁雨的角色,经历了无人看顾的童年和造成我心病的事件。此后,我遇到了我的救赎。再后来,我甚至知道了童年的我其实也是被爱着的。这里的小反转和之后的大反转,其实就像是普通剧本杀会设定的那样。

以及,我们六个同样被关在这个大楼里的人,可以说是同盟,亦或是战友一样的存在,一起想办法度过这暗无天日的时光,抵抗“邪恶”。我还蛮喜欢这里的设定,你玩了就会知道,这是在隐喻什么。这里形容的很贴切,我相信在作者的亲身经历里,她确实就是这样想的。
在第一个相互介绍的环节,我们还打趣了彼此之间的恋爱关系。到最后结局的时候,终成眷属的情侣也迎来了我们调侃的“Yi~~~~”

里面只有一个角色,似乎是没那么好的结局。然而作者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——“如果你反抗、你坚持,那你会拥有救赎的可能;如果你放任、你什么都不做,自然会落向别处去。”这不是世间最通俗的道理吗?

你受家庭影响渴求爱,识人不清,被渣男PUA骗婚骗钱的结局最糟糕会是什么样?
你对物质没有正确的评估,你网贷利滚利、无力偿还的结局最糟糕会怎样?
你吸毒、贩毒被抓,还没有戒掉毒品的结局最糟糕会怎样?…

以及我体验的版本,这个角色的结局还是稍微做了阳光一点儿的设定的。

【03】这个本可能适合有抑郁症亲友,或对抑郁症好奇的玩家

经历了挚友因为抑郁症自杀的闪闪,玩的角色就是上文中提到的结局没那么美满的。
过程中,她湿了眼眶。后来我问她原因,她说“我第一次意识到,原来她可能是这么想的,可能就是因为这些,她才会选择离开这个世界的。”“对我来说,更让我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。”

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是一部还有优化空间的剧本杀,但它至少值得拥有一片自己的表达空间。我相信并期待,更好的描写抑郁症题材的作品出现,能让我们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一点儿。现在尚未遇到,但不意味着我们要堵上一切有诚意的尝试。

 

这就是赤裸裸横亘在我们与抑郁症亲友之间的。他们对我们越重要,便让这份“无法理解”显得愈发痛苦。现在有一部剧本杀,能让他们靠的稍微近一点点了,这难道不好吗?

【04】剧本未表达出的部分,由其他人完成了

关于“杨笠脱口秀”的评价,前段时间被传得沸沸扬扬
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被动的实现了类似的效应。
它被卷入的风波,它的不被理解,反而印证了现实中抑郁症患者与非患者的沟通断层。抑郁症患者如此用力的“哀鸣”和“自救”,非患者的我难以体会;甚至在之后的事件发酵中,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好起来的作者本人也被恶言相向。
说实话,比起这部剧本杀本身,反而是这些引发了我的思考。

【05】作品本身有优化的空间,但不是毫无意义

测本结束后,我们从提升普通玩家体验的角度,提了很多优化意见——
如果想提升玩家对抑郁症的了解,除了直白的情绪铺垫,可以加一些病理性线索,让玩家还原解决,就把它当做某一世界观的设定去描述,就像现在大部分玩家都知道苦杏仁味是氰化物一样;
如果想让玩家更代入角色,不如更深入的剖析抑郁症的形成过程,一定要抓住不同角色独有的形成原因;
玩家之间的羁绊、两个案件之间的连接,其实还可以再优化;
如果担心出现问题,最好在剧本里备注上“心理援助热线”的号码,再加一些注意事项…

都聊过后,发行和我说,内容上成为现版本的主要原因是作者本身不愿意更改。
我想了想,也不是不能理解吧。
一个作者,认认真真的写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,她有自己想表达的,她有自己固执坚持的,她给予了她觉得合理的光亮。纵然在他人角度作品还有可优化的空间,但她不愿意为了不理解她的人,背叛那些陪她一起经历过这些的小伙伴。
“对不起,我尽力了,但我不能够。我知道我们本就难以被理解,但我至少不能连他们的真实都抹杀掉。因为这是我仅剩下的东西了。”

作者卢柏至少是在没有融梗和抄袭的情况下,完成了一个中等程度的完整故事。如果她不想改,发行也接受,并愿意像帮人还愿一样发布出来,那于我们而言,又有什么要跳脚的呢?

《曾想过一了百了》是一部还有优化空间的剧本杀,但它至少值得拥有一片自己的表达空间。我相信并期待,更好的描写抑郁症题材的作品出现,能让我们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一点儿。现在尚未遇到,但不意味着我们要堵上一切有诚意的尝试。

本文系作者 @ 原创发布在 吾爱剧本杀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
喜欢()
海报
评论 (0)
热门搜索
Top